今天是:2020年5月8日

宿松县村庄规划与管理调研报告

来源:本站

2022-05-24 17:15:12

 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县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

  为贯彻落实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及省实施意见,着力破解农村规划不实用、建设无秩序、产业无统筹、发展无空间等困局,推动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,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,由李金星副主席带队、农业和农村委领衔的村庄规划与管理调研组,自4月中旬以来,深入北浴、趾凤、九姑、洲头、佐坝、许岭等6个乡镇实地考察、听取意见建议,召集9个县直相关单位会商座谈,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
  一、前期经验启发

  近年来,随着脱贫攻坚、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决策深入推进,乡村基础设施不断补齐,乡村产业不断壮大,村民住房不断改善,人居环境不断优化,公共服务功能不断跟进,在规划与管理上不乏启发意义的尝试和经验。

  (一)编制规划已成共识。全县共有22个乡镇,207个涉农行政村(社区),4693个自然村。目前22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、20个乡镇城乡总体规划、189个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已编制,2021年对下仓镇先进村、洲头乡金坝村、九姑乡白马村三个行政村开展了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工作。调研发现,基层同志对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提高,编好用好规划愿望迫切。

  (二)规划引领效果明显。洲头乡金坝村、乌池村,许岭镇宏富村、柳坪乡邱山村、北浴乡迎宾村规划意识较强,实行先规划后建设,村庄井然有序、配套设施齐全。2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,农村改厕深入推进,人居环境持续向好。

  (三)文物古建保护妥善。趾凤乡吴河村为省级传统村落、县级文保单位,历史古建筑保护上下同心、项目支撑,如古村落宋屋整修后,采用统一朝向和建筑风貌、小桥流水、白墙灰瓦、高低错落有致,与周边环境融入一体,古朴美观。

  (四)管理模式不断创新。2020年后,各乡镇均成立了综合执法中队,通过日常巡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处置。许岭镇成立了规划与管理工作委员会,对全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及农民建房联合审批事项集中决策,提质增效。

  (五)整合资金产业聚集。发挥规模效益,分期建设产业区。洲头乡持续整合资金,沿北沿江公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,促进土地流转和农民就业,经济和社会效益凸显。

  (六)因地制宜盘活资源。许岭镇雨岭村,将废旧的老粮站等闲置土地,以租赁形式化解中心村用地需求,消灭环境整治盲区,完善村民活动广场、停车场、文化长廊、公厕等公共设施,村庄美,功能全。

  二、存在主要问题

  受短期思维、小农意识、“红线”控制等因素影响,乡村规划滞后、管理短板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,亟待各方重视。

  (一)规划滞后矛盾多。现有的美丽乡村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、集镇建设等规划成碎片状,缺少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,不能对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产业发展整村覆盖,三产融合不足,带动辐射作用有限;规划与实际不符,空间布局不合理,规划跟着项目跑,调整频繁,不够科学精准;局部矛盾突出,洲区两个行政村1万人口、3.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在江豚保护区范围内,华阳河蓄滞洪区,涉及全县60多个行政村,急需解决村庄建设和发展问题。

  (二)规划宣传意识淡。规划政策及内容宣传氛围不浓,群众不懂规划,不执行规划;一些基层干部对规划编制认识不够,缺乏生态及耕地保护、节约集约用地、可持续、高质量发展理念;规划编制过程中,未充分征求村民意见,未及时公示公告,规划不接地气。

  (三)项目用地保障难。土地资源有限,项目缺乏建设用地指标,难以落地,随着“增减挂”掏空后备用地指标, 用地“天花板”限制形势严峻。

  (四)基础设施短板多。一是水利工程需改造,水系治理滞后于乡村建设,水污染、水生态恶化现象时有发生。二是基础设施需提升品质,乡村道路、供排水、电力、通信、环卫等设施标准低,山泉水存在安全隐患,道路拓宽线杆迁移难。三是生态环保任务重,农村污水处理设施、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、黑臭水体整治等环保基础设施短板较多,污水处理管网接入率不高,改厕与污水治理衔接不够。四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。养老、医疗、环卫、物流配送、村庄红白事礼堂等设施短缺,农村中小学校生源逐年减少,教育资源需整合。

  (五)村民建房秩序乱。村庄规划缺失、审批制度不健全,村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,有新房无新村,沿路沿河堤建房、一户多宅、宅基地超标、圈地建围墙等现象普遍;信风水、图方便、讲排场,建筑风貌杂乱,存在屋面搭建铁皮顶现象;宅基地退出机制不健全,“空心化”村落拆违拆旧难,宅基地存量空间小;坟墓无序建设,占地面积大,白化硬化破坏浪费严重。

  (六)编制费用缺口大。村庄规划编制费用平均每个需20多万元,还要开展地形图测绘等基础工作,县域有207个涉农村庄和社区,均要在近几年编制规划,编制费用村级集体经济和乡镇财政难以承受。

  (七)规划管理执法难。一是乡镇缺少规划、建筑、土地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,导致规划及管理决策难、落实难。二是缺执法力度,乡镇管辖面积大,虽组建了执法队伍,都是一套人马,几块牌子,资金无保障,执法无授权,处罚无依据。

  三、工作建议

  针对我县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,着眼多规合一早编制、早落地、早见效,管理队伍有能力、有资质、有手段,促进乡村振兴顺利推进,建成宜居宜业宜游新农村,提出以下工作建议。

  (一)分类布局要精准。按照区位资源、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,将自然村分为集聚提升、城郊融合、特色保护、搬迁撤并等类型,在自然村分类基础上,根据主导类型,完善行政村分类。村庄分类充分征求村民意见,分类结果将作为编制村庄规划的重要依据。

  (二)规划编制应科学。坚持以村民为中心,着眼现情与长远,按先规划后建设、不规划不建设原则,因地制宜,凸显特色,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。充分体现对传统村落、古建筑等人文历史遗产保护利用,对公共服务设施、基础设施、人居环境全面预留提升空间。水系、道路、土壤、气候、产业链等地理关联村,可采取联村编制模式,增强规划协同性,节约设计成本。优选高水平规划编制团队,深入乡村,住村蹲点,充分调查研究、吸收各方意见,确保编制接地气、指导性强、科学实用的规划。

  (三)基础数据需核准。做好地形图测绘、加强基础数据的比对和分析,基本农田、三调数据、地籍权属调查数据进行一次实际图斑与数据库的普查核实,保证精准和质量。

  (四)妥善处置控制线。对生态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冲突问题妥善处置,向上争取政策支持,如优化调整江豚保护区的范围,保护区内永久基本农田预以保留;合理确定华阳河蓄滞洪区范围内村庄分类,争取省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,在所在乡镇建设集中安置区。

  (五)规划产业重融合。结合村庄自身地理环境、特色资源、实际产业基础和发展诉求,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,进行业态和项目策划,丰富农民增收致富渠道,合理规划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。深挖文化特色、民间传说等乡村民俗,强化文旅融合,把文化艺术元素植入乡村旅游,夯实文旅融合产业基础。

  (六)土地利用高效率。优化调整建设用地布局,开展村庄土地综合整治,建立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机制,对农村院落及超占宅基地进行清理整治,减少“空心村”低效建设投入,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,合理利用闲置土地,推进标准化公墓建设,对乡村产业用地、基础设施用地予以保障。

  (七)生态安全提档次。将乡村小微水体、水系连通,统一规划建设;加大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力度,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;加大乡村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;推动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向城镇周边村庄延伸覆盖,衔接农村生活污水管网;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,立足区域实际,持续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。

  (八)后续管护建机制。三分建,七分管,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管护责任清单,建立管护机制,加强乡村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绿化景观等管养。

  (九)行政推动强措施。一是加强规划技术人才队伍建设,激励规划师、建筑师下乡,充实乡镇规划管理人才队伍,全程参与规划的制定和管理。二是加强乡村干部、规划建设管理人员、技术人员规划知识培训,不断提高规划理论及实践水平。三是增加乡镇执法队伍编制,建立网格化责任机制,理顺规划执法体制,做到村民建房监管“四到位”。四是免费提供通用性农宅图纸和图集,强化对选址、建筑风貌、规模层数的管控。五是将村庄规划与管理工作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内容,建立县级统筹协调、乡村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及部门协调联席会议会商制度。六是将规划编制费用及相关工作经费,纳入县级财政统筹,或以奖代补提高基层积极性。

  (十)广泛参与汇力量。一是广聚民智。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宣传发动,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展示规划方案,广泛征求意见,广集民智,共同参与编制实用性规划。二是接受监督。规划审批后,应将规划总平面图等主要成果制作成公告牌,指导规划的实施,接受群众的监督。三是形成共识。制定村规民约,推行“红黑榜”共建共治共享模式,村组设立理事会、乡贤会,调动示范引领和情绪疏通功能,让村民在执行建设规划、服从规划管理上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。